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

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-凯时尊龙官网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20-09-11 14:17
分享到 打印

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

w020200906348585922752_副本.jpg

志愿军战士张桃芳和他在冷枪冷炮运动中使用的步骑枪。资料图片

  这支步骑枪,枪管长52厘米,瞄准基准线长42厘米,瞄准具为弧形表尺,圆柱形准星,弹仓可装5发子弹。它的通用名是m1944式莫辛-纳甘,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战士们管它叫“水连珠”。

  这样一支连光学瞄准镜都没有的步骑枪,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狙击手的标准配置。

  现如今,这支步枪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注释说明了收藏原因:“抗美援朝战争中,它的主人使用它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,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。”

  这支枪的主人,就是志愿军战士张桃芳。

  1952年9月,张桃芳赴朝参战。1953年1月,他所在部队24军到达上甘岭时,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战略防御阶段。志愿军在阵地上与敌军对峙,平均相距400米,最近时只有100米。

  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作战,前沿部队在“零敲牛皮糖”战术指导下,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。24军响应号召,开展争创杀敌“百名狙击手”活动。张桃芳就是被选中的狙击手之一。

  提到“狙击手”的称呼,军事博物馆兵器馆主任李延林认为:“严格地说,张桃芳只是神枪手,不是狙击手,因为这支枪根本就不是狙击步枪。”

  虽然莫辛-纳甘适宜在严寒天气使用,但它是非自动步骑枪,每扣一次扳机,都要再拉一次枪栓,才能再打。加上它的枪管比较短,子弹的散布面较大,后坐力大,没有经过刻苦训练,很难精准命中目标。就连张桃芳,在第一次用它进行实弹射击测试时,也是三发子弹脱靶,全吃了“烧饼”。

  但这并没有令张桃芳气馁。他所在连队坚守的阵地,就是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牺牲的597.9高地。到达高地的第一天,张桃芳就坚持让班长带他去看一看黄继光牺牲的地方。他放眼望去,看到的却是满目荒山,弹坑密布。脚踏英雄牺牲的阵地,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替黄继光等英雄报仇,做一个英勇的战士。

  没想到,之后不久,有两个敌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走动,张桃芳连打12枪,结果连敌人的衣角都没擦到。

  失败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,于是更加苦练射击。时值隆冬,气温常常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。张桃芳从凌晨开始,就趴在战壕里苦练击发动作,冷霜覆盖了他全身,寒气使他的眉毛变白,棉衣布面结了一层薄冰。他常常白天一趴就是一整天,晚上对着油灯火苗练,还用破布装土做成沙袋,绑在前臂上练习臂力,反复琢磨步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。

  有一次,三个敌人往山下跑,他瞄准第一个开枪,可倒下的却是第二个。这件事给了他启发:“找出教训来,变成我的经验。”他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——上山的怎么打,下山的怎么打,横着跑的怎么打,跑得快的又怎么打。因为刻苦钻研、勤奋训练,张桃芳射击本领提高很快。

  1953年2月,他在18天时间里,用250发子弹歼灭了71个敌人,并且在团里第一个突破百名大关,被授予“百名狙击手”称号。他还在一天内击毙了两个800米开外的敌人,创下最远射杀记录,这几乎是“水连珠”的射程极限。

  一杆老枪,见证了上甘岭上的一段传奇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李延林说:“博物馆展示的这支步枪,是志愿军神枪手群体的一个缩影。”之前,有的敌人仗着炮火优势,常在阵地上大摇大摆走来走去,甚至唱歌跳舞。神枪手们则令其闻风丧胆,不仅压制了对方的火力,更打掉了敌人的威风。

  “我们的志愿军就是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,打到最后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坚守。”中国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史专家齐德学告诉记者,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,正是靠着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,志愿军才从被动中争取了主动。

  70年前,志愿军与敌人在国力、军力和装备方面相差悬殊。仅以钢铁产量为例,1950年新中国才年产61万吨,不到敌人的零头。刚刚从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,被迫进行了一场“钢”与“气”的较量,却以“钢少气多”打出了军威、打出了国威。

  钢是武器装备,而气是战斗意志、斗争精神。团里的阵地快报登载张桃芳的光荣事迹后,号召全团狙击手向他学习。有人问张桃芳秘诀是什么,他笑着说:打不到我不甘心。

  这正是一股不服输、不怕死的气。“对于战争的胜负来说,武器装备的先进与否虽然非常关键,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,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。”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学功认为,是志愿军不畏强敌、英勇作战、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,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。

附件:

责任编辑: 杨翠婷
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
网站地图